说到这个cfu/ml,之前可真是把我给折腾坏!记得那时候我刚开始捣鼓自制酸奶,心想着自己做的肯定比外面买的干净卫生,还能控制糖分,多健康!
结果,第一次做出来的酸奶味道怪怪的,还有点拉肚子。我心想这不对劲,难道是哪个环节出问题?
就爱钻研,遇到问题就想搞明白。于是我就上网查资料,各种搜索“自制酸奶拉肚子”、“酸奶制作失败原因”之类的关键词,结果就看到“cfu/ml”这个东西。
啥是cfu/ml?
我看到这个“cfu/ml”也是一脸懵,这啥玩意?后来查半天才搞明白,原来这是个表示细菌数量的单位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cfu就是菌落形成单位,说白,就是一个细菌或者一小撮细菌抱团,在培养基上长成的一个小点点。
ml就是毫升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cfu/ml 连起来就是说,每毫升的液体里,有多少个这样的小点点(细菌菌落)。
这下我明白,原来我做的酸奶,很可能是里面的细菌数量不对劲!要么是杂菌太多,要么是益生菌太少,反正就是菌群失衡。
我是怎么做的?
为搞清楚到底是不是细菌数量的问题,我就买一堆瓶瓶罐罐,还有培养基之类的东西,准备自己动手检测一下。
过程大概是这样的:
- 先把酸奶使劲摇匀,然后取一点点出来,用无菌水稀释好多好多次。
- 然后把不同稀释度的酸奶滴到培养基上,就是那种像果冻一样的东西。
- 再把这些培养基放到恒温箱里,让细菌们好好生长。
- 等过个一天两天,拿出来数一数,看看每个培养基上长多少个小点点。
- 再根据稀释的倍数,算一算原来酸奶里每毫升有多少个细菌。
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可真不容易!光是那些瓶瓶罐罐的消毒,就够我忙活半天的。而且数那些小点点也数得我眼花缭乱,有时候真的分不清哪个是细菌,哪个是杂质。
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还是算出我做的酸奶里,细菌数量大概是多少。结果发现,确实比正常酸奶的菌落数要高不少,怪不得会拉肚子!
后来我就改进制作方法,注意消毒,控制发酵时间,终于做出味道正宗、又安全放心的酸奶!
这个cfu/ml虽然看着不起眼,但还挺重要的。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的人来说,解一下这个单位,还是很有必要的!